綠色可持續發展大正特纖在行動
更新時間:2021-05-17 瀏覽次數:
一、開發綠色海組分
臨邑大正特纖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是海島復合短纖維,這種復合纖維使用兩種原料生產,在后續加工過程中被處理掉的成份稱之為“海組份”,在最終產品中保留下來的成份稱之為“島組份”。該類產品由日本發明,之后在韓國、中國臺灣有生產,中國大陸在最近十年開始有工廠生產,大正特纖是目前中國大陸規模較大的海島復合短纖維工廠。
截至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島復合短纖維工廠使用的海組份基本是堿溶性聚酯切片和低密度聚乙烯切片。兩種材料作為海組分不但在產品品質方面均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而且對環境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堿溶性聚酯切片作為海組分的缺點是后續需要使用氫氧化鈉將堿溶性聚酯成份從纖維中去除,這個過程是化學反應,不論是堿溶性聚酯還是氫氧化鈉都被分解無法實現回收循環使用,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損害。
使用低密度聚乙烯作為海組分的缺點是后續需要使用甲苯作為溶劑將聚乙烯從纖維中去除,甲苯作為高揮發性、高毒性的有機產品不但在生產過程中損害員工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在成品中殘留從而對最終消費者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鑒于兩種常用的作為海組份的原料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我們從保護環境的目標出發,與上海市合成纖維研究所一起開發了具備以下特征的原料作為海組分(為保密我們用代號A表示)。(1)A原料可以和常規聚酯、各類改性聚酯、玉米纖維等多種島組份復合紡絲,充分利用各類改性聚酯的優點。(2)減量過程為物理反應,不需要高溫高壓條件,不產生有毒有害物質。(3)海組份和減量用溶劑均可以回收再利用。(4)經濟性較好,總成本不高于現有海組分的綜合成本。目前使用A原料和常規聚酯生產的海島短纖維已經生產出各項物性指標均可以滿足市場要求的最終產品,預計在2021年底就可以實現批量生產,并有望在2025年全部替代現有的使用堿溶性聚酯和聚乙烯做海組份的纖維產品。
二、根據客戶的要求生產有色纖維
為追求視覺效果下游客戶需要有色纖維,有色纖維有兩個途徑可以獲得,一種是購買白色纖維通過染色實現,一種是在生產纖維的時候添加相應顏色的母粒實現。染色會產生大量的廢水,一方面會導致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處理廢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不達標的廢水直接排放更會破壞環境。
我們通過在生產纖維過程中添加相應顏色的母粒給客戶直接提供其所需要的有色纖維,不但保護了環境而且有助于提高有色纖維的色牢度和干、濕擦物性指標,提升了產品品質。
三、使用再生原料
為更多的履行社會責任,保護環境。我們使用再生尼龍切片和再生聚酯切片來替代原生尼龍切片和原生聚酯切片。我們通過使用再生原料降低了對石油的消耗,減少了廢料,保護了環境。
我們購買的再生尼龍切片是通過以下幾個工序生產的:1、將生產尼龍長絲和尼龍短纖過程中產生的料塊、廢絲及不合格品回收。2、將這部分產品中的雜物挑選出來并進行清洗,以保證雜質含量符合加工要求。3、將干凈的廢料粉碎、在高溫下熔融,拉絲、切斷,干燥、包裝后既可出售。再生聚酯切片的生產過程基本相同。
四、開發滌棉分離技術,打通紡織品循環利用通道
為實現紡織品保暖、挺括、吸濕排汗等功能,大部分紡織品均采用滌棉混紡的方法,這種混紡的方式增加了回收的難度,導致很多紡織品在廢棄后很難循環,從而造成會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如果這一技術可以成功開發,大量的滌棉混紡產品就可以分解為棉和滌綸,通過加工回到原始的狀態,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我們已經委托上海市合成纖維研究所在開發滌棉分離技術并已經有了初步成效,預計可以在2022年底實現批量化生產。